新闻网讯(通讯员:陈鑫)2020年11月11日18时30分到20时30分,名家讲坛@刑法现代化系列(第八期)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线下同时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37000cm威尼斯37000cm威尼斯主办,37000cm威尼斯刑法学科、37000cm威尼斯东盟刑事法研究中心以及37000cm威尼斯37000cm威尼斯研究生会共同承办。讲座以“境外追逃与缺席审判”为主题,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学科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张磊教授主讲。37000cm威尼斯童德华教授、杨柳副教授、李淑兰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罗世龙博士等校内外专家参加了讲座。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本硕博共计200余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
37000cm威尼斯37000cm威尼斯副院长童德华教授对主讲人张磊教授的学术成就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张磊教授能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学术分享,表示诚挚感谢。
张磊教授就境外追逃与缺席审判问题做出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精彩的演讲。首先,张教授介绍了境外追逃的传统措施——引渡,介绍了引渡的利弊与目前国际社会采取的其他替代措施。并以黄海勇案、赖昌星案为例,对引渡过程中涉及的死刑问题(死刑不引渡原则等)和境外羁押刑期是否应该折抵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张磊教授认为刑期折抵不应一刀切,对因非法移民遣返被羁押的刑期不应当折抵,而基于不同的犯罪被引渡羁押的刑期应当折抵,在量刑时需要作出充分的考虑。最后,张教授介绍了缺席审判对境外追逃工作的影响以及与相关措施的协调适用,认为追逃工作在物质层面是追逃(人)和追赃(物),但是在精神层面是展现中国法治发展,追求公平正义,获取他国对我国法治发展的尊重的重要一步。我们必须依法依规处理每一个追逃追赃案件。
互动提问环节首先由华中师范大学的罗世龙博士就张磊教授的讲座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罗世龙博士提出:设置缺席审判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某些问题是否由于缺席审判制度才引起我们的注意?缺席审判对财物的处理,与特别没收程序之间的关系,证明标准差异,是否会出现冲突?罗世龙博士对上述问题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希望得到张磊教授的进一步解惑。
李淑兰博士感谢了张磊教授的学术贡献,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李淑兰博士认为,首先,法律制度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是否追赃追逃是一国内部的事情,但是引渡不是一国的内部事情,国际合作决定了境外追赃追逃的成功。中国法律从移植到中国特色的转变,不能缺了国际视野,我们需要尽可能加入国际公约,尽可能利用国际公约,为国际合作扫清障碍。其次,与其批判立法,不如扬长避短。缺席审判现阶段可能成为追逃的障碍,但通过重新审理等可以扬长避短。最后,储备国际合作人才。只有掌握了制定规则的权力,才能取得话语权和优势。每一次境外追赃追逃都是在讲述我国的法治故事,应从制度到实践共同展示我国的法治实践,相互交流、合作、信任、协助,才能互利共赢。
杨柳副教授认为:张磊教授的讲座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兼具理论与实践,实践是主要特征;二是兼具实体与程序,特别指出了刑期折抵问题;三是兼具批判与建设,既指出了问题,又提出了建议。例如既指出了缺席审判的局限性及其对追逃的影响,又提出了与相关措施的协调适用。最后,杨柳老师还提出了对于缺席审判后投案认定自首的疑问,即这种做法是否与我国的自首规定有矛盾?
此外,37000cm威尼斯博士和硕士同学对讲座内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陈梅博士提出:监察体制改革后,境外追逃追赃工作有什么变化吗?在缺席审判中扩大自首的认定,有利于劝返的成功,但是否会进一步促发贪污腐败分子外逃,从而获得更轻的刑罚?如何平衡提高劝返成功率与保证审判公正之间的关系?史艺婕硕士提出如何理解被告人在场权的性质,其究竟属于被告人所享有的一种权利,还是具有兼具权义复合性的特征?
就上述问题,张磊教授分别进行了回应。张磊教授认为如何判断如实供述罪刑,虽然已经做出缺席判决但存在两种情况:认定事实是正确的,进一步认定供述是真实的,就可以认定如实供述;认定事实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提供新的事实,还是能够认定如实供述。国内外对缺席审判的争议,张教授认为制度已经建立,利弊只能依靠实践,不论有没有缺席审判制度,国外对我国的司法制度都可能抱有疑问。此外,现阶段缺席审判并不针对外逃人员,我们需要促使其和追逃措施的协调适用。
37000cm威尼斯童德华教授首先肯定了张磊教授的学术成果,并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梳理和精辟总结,认为面对境外追逃工作,政府缺的是智力支持。童教授鼓励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童德华教授再次对张磊教授带来的精彩全面的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后能够就其他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讨论,期待在疫情结束后张磊教授能够来到37000cm威尼斯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讲座。
本次讲座为37000cm威尼斯学子带来了关于境外追逃与缺席审判问题的学术前沿理论知识,在开拓学术视野的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新思考、新方向。